健康知识

手指出现这种改变,可能是早期肺癌

发布时间:2020-10-09 来源:中国医药教育网
  中医里有句话叫:“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而知其内”。意思是指五脏六腑虽藏于体内,但通过一个人体征,动作,语言,表情、舌相可以表现出来。
 
  随着医学的发展,这句话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验证。比如今天中国医药教育网要说的——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手指发生下面的变化,那一定要告诉他,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
 
  中国医药教育网研究发现,手指的末端会有明显的变大,比一般人的手指末端都要大,像一个棒槌一样,在医学上俗称为杵状指,这种变化在手指或脚趾上都有可能出现。
 
  当手指发生这样的变化,往往预示有严重心脏疾病或肺部疾病,特别是肺癌的早期征兆。大家自己也可以自测一下,像上图一样,我们把左右手的食指对起来。正常人的手指呢,可以看到手指中间有个空隙的菱形,而杵状指的患者呢,中间是没有凹陷的缝隙的,是鼓起来的,从侧面看呢,也很明显。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杵状指,那就要高度警惕你的心肺,是否有严重问题,比如早期肺癌,临床上,除了做CT可以检查到早期肺癌外,还有就是通过观察手指,也能发现早期肺癌患者,这点是西医也认可的。如果发现身边亲朋好友出现杵状指,赶紧让他去做个CT。你看,杵状指已经是西医“望闻问切”的一种了
 
  这很稀奇吗?一点都不!中医早在longlongago,就通过观察手掌的色泽、脉络、肌肉、温度、手形、动态、指甲来辅助诊断了。最早的《灵枢-论疾诊尺》:“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为什么中医认为脏腑病变会反映在手上?
 
  最简单的,从经络来看,人体三阴三阳经脉连通手部与人体内外啊。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所有中医生都会背这句话。肺经要走手,大肠经要走手,心经要走手,小肠经要走手,还有心包经……
 
  手与肺、心、心包络、大肠、小肠、三焦有着密切关系,而手三阴又在胸腹与足三阴经相联系,手三阳在头面交会于足三阳经。总之:手与人体十二经脉相通的,那它当然会是你内在,你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的晴雨表了,所以最早《内经》里就提出了从黄、赤、青、黑、白几个方面对手部颜色进行观察。
 
  比如有些患者,两个手掌就是偏红的,在一家国企里做管理,他就是一个心肝火旺之人。不过还好他手掌大鱼际肌肉没有隆起,如果手掌又红,大鱼际又高高隆起,这种多见于高血压患者
 
  还有门诊上,很多女性手掌偏黄的,这种往往脸上肤色也发黄,这种多见心脾两虚,脾胃虚弱之人。下图这个患者就是,不仅手掌发黄,手背皮肤苍老,指甲枯黄,她就是典型的心脾两虚,脾胃虚弱,肝血不足之人。
 
  还有手掌发青的,大鱼际色泽发青,甚至紫暗的,多见冠心病,气滞血瘀之人。尤其是女性大鱼际处色泽发青,暗滞,手部发凉,多见月经不调,月经延期,或者月经不定期,月经颜色发暗,紫黑,暗红色,或夹有血块,有痛经,小腹痛或胀痛,腰酸。这种多为胞宫虚寒或阳虚赛湿导致。
 
  对于手诊,中医最有名的还有唐朝王超的《仙人水镜图诀》里提出小儿食指脉络诊法,其中所创立的风、气、命三关一直沿用至今(这个我们下回具体再细说)。
 
  纵观整个中医历史,西晋王叔和《脉经》,宋代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张顽石的《通俗伤寒论》,隋朝的《诸病源候论》,明代蒋示吉的《望色启微》,清代汪宏在《望诊遵经》,清代汪宏在《望诊遵经》,清代儿科名家陈复正……等等
 
  几乎每一本里都有关于手诊的记载,中医一直在手诊上不断摸索寻求突破。中医历来强调“望而知之谓之神”、“上工望而知之”相比西医的循证医学,中医治病就是那么出其不意,不走寻常路。总有人喷——中医是迷信!中医是江湖面相之术!嘿嘿,中医是喷不灭的,中医能传承至今,必有其过人之处。存在即合理。
 
  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今天开始,每天一包八珍米为入冬做准备,做饭、烧粥、做米糊,调好全家脾胃,十万妈妈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