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当心胃肠炎
发布时间:2020-11-05
来源:中国医药教育网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秋季尤其要入冬了,天气凉快,不如夏季闷热,食物也不那么容易变质,为何还容易发生急性胃肠炎,其实,引起胃肠炎的因素很多,不仅仅是食物。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且夏季过多的耗损也应在此时及时补充,所以秋季亦应特别重视养生保健。进入秋季后我们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因此肠道的抗病能力也开始减弱,而这个季节正是各种瓜果上市的时候,如果大量的进食一些生冷蔬果,就很有可能会发生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中国医药教育网认为,在秋冬季,人体气血趋向于里,阳气闭藏,不似春夏季气血走表、阳气易于发泄。故在秋冬季,是调补阴阳气血、畅通经络的大好时机,往往事半功倍。人体经络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各种纵横交错和深浅密布的循行径路。生活道公益健康,今天提醒大家防止胃肠炎,经络养生,4个穴位健脾益胃。很适合秋天自己在家里按一按。
手三里穴
指压手三里对精神镇定有效,可治疗精神性阳痿;此外,对齿痛、喉肿也很有效。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手三里穴位于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侧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势,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用手按就痛之处。
中脘穴
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中脘穴在肚脐正中直上四寸,恰于心口窝上边正中到肚脐正中的1/2处,中脘穴是奇经八脉中任脉之要穴,又是八大会穴之一。可以取仰卧的姿势,双手四指并拢,指尖放在中脘穴部,顺着呼吸适当用力徐徐下压,约10次呼吸之后,再慢慢抬起,按摩1-2分钟即可。
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位于小腿的外侧,膝盖骨斜下方。大家可以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太白穴
太白穴是调理脾功能的主要穴位,治疗范围较广,对脾虚有关的病证,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该穴位于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交界处。
有很多患者都是因为自身的问题,所引发的肠胃炎。可以采取上述的按摩方法,让我们顺利度过这个季节交替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