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冬季小心动脉硬化闭塞症

发布时间:2020-12-24 来源:中国医药教育网
  随着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活到九十岁”不再遥不可及,但与此同时,“90后”的爷爷奶奶们,也会面临许多疾病的困扰。最近,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管外科接连接诊了4位“90后”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之前健步如飞,但到了冬季突然腿痛得睡不着觉。
 
  剪趾甲不小心剪到肉,伤口不仅没愈合反而疼痛加剧
 
  田奶奶是这四位“90后”患者的典型:今年93岁高龄了,一直自己一个人住,烧饭、洗衣、种点小菜,样样事情做得妥妥帖帖的,但1个月前,她剪脚趾甲的时候不小心把大脚趾的肉剪破了,“十指连心”,痛得晚上睡眠也受到了影响,原以为过几天就好了,但脚趾上伤口不仅没有变小,反而越来越大,还有变黑的趋势,疼痛也逐渐加重,经常一夜痛到天亮,最近刚好气温又突然降低,这时受伤处连白天都疼痛难忍。
 
  实在熬不过去了,田奶奶只能告诉了家里人。家里人立马急坏了,带上田奶奶四处就诊,换药、清创,试了许多方法,但溃疡怎么都不见好,甚至还有建议直接截肢的。疼痛和渺茫的希望让田奶奶无数次落下眼泪,家里人十分心疼。
 
  最终,田奶奶来到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管外科,经过检查,确定了田奶奶是得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简单来说,就是下肢动脉里长了硬化的斑块,把血管堵住了,影响了血液对足部的供应,一旦足部发生损伤,因为缺乏营养物质的供应,伤口不仅难以愈合,而且会有难以忍受的疼痛,尤其是冬天,血管收缩加重了缺血,也因此疼痛变得更加剧烈。
 
  明确了病因,接下来就是治疗,考虑到田奶奶的年龄,血管外科王晓栋主任为她设计了微创手术——仅通过一个2mm的小口子,在田奶奶闭塞的血管里放了一个小小的支架,撑开这条供应足部血运的重要通道,改善疼痛的同时让溃疡能够得到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促进愈合,避免了截肢的结局。
 
  血管一打通,田奶奶就在手术台上告诉王主任:“我的脚热了,好像痛也好一些了!”术后当晚,田奶奶终于睡了一个舒服的觉,第二天查房的时候,已经可以下地活动了,她高兴地拉着王主任的手说:“我现在觉得很幸福,很快乐,太谢谢你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近期高发老年人要当心
 
  王晓栋主任介绍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阻塞血管后引起下肢供血不足的疾病,患者常常有下肢跛行、皮肤温度降低、疼痛,甚至出现破溃及坏死等表现,降温时上述冷、痛得症状会更加明显。年龄是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老年病”的一种。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该疾病的患者群体平均年龄也在不断升高。
 
  11月以来,血管外科接连接诊了4位因下肢动脉硬化性溃疡的患者,年龄分别为91岁、93岁、94岁和95岁,他们都在完成术前评估后接受了微创手术,运用血管腔内技术开通了闭塞的血管,利用最短的时间缓解了困扰他们许久的疼痛问题,大大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医药教育网指出:“高龄的老人们的诉求不仅仅是能将病看好,有时候更希望能够有良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会和患者一起努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保住肢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他也提醒大家平时要学会自查:每天摸一下自己足背部血管跳动的情况,如果搏动减弱或消失,需要尽早就诊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已经确诊有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肢体,避免出现皮肤破损,造成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