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应对孩子聚集性感染腹泻呕吐
发布时间:2021-01-21
来源:中国医药教育网
突然呕吐,腹泻,肯定是急性胃肠炎,在秋冬季主要是病毒,比如轮状,腺,诺如病毒等等。
中国医药教育网指出,西医的处理方法一般就是预防脱水,还有口服补液盐。中医治这个病,我们不管病毒还是细菌,不管它姓轮状,还是诺如,中医对付它们,主要看症状。主要的症状——发热,呕吐,腹泻;发热——说明有外感,正邪之争;呕吐——往上排;腹泻——往下排。这两个都是身体自动的排邪反应。
遇见呕吐和腹泻,不要马上立刻想着去止泻,我上周遇见一个外婆,一看到孩子腹泻,马上用蒙脱石散,这个是不对的。
记住——千万注意补水,让它排排干净。中医一般认为分为湿热泄和寒湿泄,一般湿热居多。湿热的,一般吐出来的东西,酸味重,很臭,质地发粘,粪便蛋花样,肛门灼热,小便黄,孩子舌头偏黄腻,像这一类型的,可以用葛根芩连汤:葛根6g,黄芩3g,黄连1g,藿香6g,陈皮6g,枳实6g,炙甘草3g,茯苓9g,厚朴3g,焦三仙6g(剂量仅供参考)
寒湿泄,吐出来和拉出来的东西水一样,很清,气味不大,舌苔淡白,可以考虑用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里面含有酒精,藿香正气口服液里一般没有酒精成分)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可以用来泡脚。
为什么会聚集性出现这种发热,呕吐,腹泻?
一,气温过山车,忽冷忽热,温差大容易外感
虽然今年出现过极度严寒,但气温回升也很快,这种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小儿最容易感冒着凉
一些免疫力比较低,肺卫之气不足,抵御外邪能力弱的孩子,就容易着凉,包括鼻塞,流鼻涕,咳嗽的孩子也会增多
二,快过年了,很多家长溺爱孩子,饼干,水果,匹萨,牛排,零食,很多高热量的东西喂下去,孩子脾胃消化不掉,就会造成积滞,不消化,就更容易造成孩子脾胃之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三,气运的变化
昨天大寒节气里我有说到,我们已经从庚子年终之气转换到辛丑年初之气,气温会慢慢回升,同时进入太阴湿土司天,湿带给我们身体影响会放大,外湿引动内湿就会出现这种腹泻呕吐发热
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呢?
一,灵活穿衣,不冻着,也不要穿太多
看孩子穿得够不够,不是看手凉不凉,而是看背部脖子这里不出汗,不冰凉为好,不要冻着孩子,但也不要把孩子裹得像个粽子,穿太多捂出汗,反而容易着凉
二,也是最重要的,严防积食不消化
真心建议:每天看一下孩子有没有积食。如何判断积食?很简单的,六个字:一摸二闻四看
一摸手脚心:小孩积食前通常手脚心会变得发热;
二闻:
闻口气:口气以及打嗝有酸腐臭味道;闻大便:大便臭(酸臭),放屁臭;
四看:
看舌苔:舌苔厚腻,表示有积食;若黄厚腻表示积食较久;看嘴唇:有积食的孩子嘴唇像涂了口红那样;看大便:积食后大便不顺畅或不成形并且味道很臭看睡眠:若有积食,孩子睡觉爱翻动,爱趴睡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马上做些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开胃助运的推拿。
1,揉中脘
2,摩腹
3,按揉足三里
同时捏脊,可以调和脾胃,扶助正气
可以给孩子煮一点白萝卜粥,帮助孩子开胸顺气,健胃消食
很多孩子急性肠胃炎,往往与脾胃不消化有关,病情缓解后,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润健脾祛湿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芡实,山药,白扁豆,莲藕,莲子煮粥,慢慢让孩子脾胃缓过来
三,午时茶泡脚
如果孩子平时容易外感风寒,再加上容易积食不消化,可以考虑睡前用午时茶泡泡脚,泡10分钟左右就够了,水温不要太高,微微出汗就好。
最后重复一遍: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有一种饿是奶奶外婆觉得孩子饿;有一种冷是奶奶外婆觉得孩子冷;家长千万要改掉喂养强迫症,这是预防小儿反复生病的一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