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春季需警惕“心梗”突发

发布时间:2021-03-12 来源:中国医药教育网
  每年的三四月份和十一月份是心梗发作的高峰时期,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很多心血管患者没能及时就医,长期居家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心情紧张、血压升高、失眠、胸闷等症状。
 
  中国医药教育网提示:心血管患者应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警惕心梗突发。
 
  切勿忽视胸闷胸痛警惕“心梗”突发
 
  ▌胸闷心慌
 
  假如常常感到胸闷、心慌,或胸部偶尔刺痛一下,但一两秒后就消失;太过疲劳时感到心前区疼痛、左背部放射痛等一定要留意。
 
  ▌留意早午晚变化
 
  早上起床时突然坐起,觉得胸部十分难受,饭后胸骨后有明显的憋胀感,有时冒冷汗,又或是晚上睡觉胸闷,无法平躺。
 
  ▌气喘无力容易劳累
 
  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适感。走路时间久了或走比较快,就觉得气喘胸闷,心跳加速,甚至浑身无力,说不出话的情况,就要小心了。
 
  ▌牙疼也可能是心梗
 
  若是牙周炎引起的牙疼,通常疼痛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一旦牙疼持续3分钟左右就结束,这可能是心梗前兆。比如一运动牙就疼,停下就不疼,如此反复此时也要注意。
 
  如何避免“心梗”来袭?
 
  ●控制三高
 
  心肌梗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一些中老年人可能因其他疾病而突发心梗,如许多老年人出现“三高”现象,所以春季预防心梗要控制好心血管慢性病管理,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避免过度体力活动
 
  身体虚弱的人千万不要做过多的体力活动,让身体处于持续的紧张和疲劳状态,这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如果冠心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处于劳累状态时会导致血管迅速扩张,心肌短时间内缺血,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避免暴饮暴食
 
  30%的心肌梗死是在暴饮暴食后发生的。如果患者吃进大量的高热量或者高脂肪的食物,他们血糖浓度会暴增,导致血液粘度增加和血小板聚集。患者平时应定期定量进食,并采取少食多餐的原则。
 
  ●保证充足睡眠
 
  那些死于心肌梗塞的年轻人,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不注意休息而导致猝死。日常必须保证每天7到8小时的睡眠时间。
 
  专家提醒: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应该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饮食上做到低盐低脂低油,控制好自己的血脂、血压。